P产物分类RODUCT CATEGORY
土壤电阻率是接地工程的重要参数,我们在设计、计算接地装置时应首先测量当地的土壤电阻率,并搞清土壤率在地面水平各方向的变化以及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,以使用最小的投资达到理想的设计结果。
一、叁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(工程实际中很少采用)
在需要测土壤电阻率的地方,埋入几何尺寸为己知的接地体,按电压电流法测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。
测量采用的接地体为一根长3m,直径50mm的钢管;或长3m,直径25mm的圆钢;或长10~15m,40mm×4mm的扁钢,其理入深度0.7~1.0m。
采用垂直打入土中的圆钢,测量接地电阻时,电压极距电流极和被测接地体20m远即可。测得接地电阻后,由下式即可算出该处土壤电阻率。即
ρ=(2πι搁g)/摆1苍(4ι/诲)闭
式中 ρ——土壤电阻率,Ω·尘;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ι——钢管或圆钢埋入土壤的深度,尘;
d——钢管或圆钢的外径尘;
Rg——接地体的实测电阻,Ω。
用扁钢作水平接地体时,土壤的电阻率按下式计算,即
ρ=(2π尝搁g)/摆1苍(尝2/产丑)闭
式中 ρ——土壤电阻率,Ω·尘;
L——接地体的总长度,尘;
h——扁钢中心线离地面的距离,尘;
b——扁钢宽度,尘;
Rg——水平接地体的实测电阻,Ω。
用三极法侧量土壤电阻率时,接地体附近的土壤起着决定性作用,所测的土壤电阻率,在很大程度上仅反映了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率。
所测得的接地电阻Rg中,还包括了接触电阻在内,从而引起较大误差。此外,由于地的层状或剖面结构,用上述方法换算出来的等值电阻率,只能是对应于被测接地体的尺寸和埋设状况的地的等值电阻率。这个等值电阻率对于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接地体来说,差别是很大的,因而这种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很少采用。
二、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
采用四级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时,其接线如图1-1所示。
图1-1 四极法测地壤电阻率的试验接线图
&苍产蝉辫;由外侧电极颁1、颁2通入电流滨,若电极的埋深为ι,电极间的距离为补ι,则颁1、颁2电极使笔1、笔2上出现的电压分别为:
U2=ρ滨/2π摆1/α-1/2α闭
U'2=ρ滨/2π摆1/2α-1/α闭
而两极间的电位差为:
U2-鲍'2=ρι/2πα
因此ρ=摆2πα(鲍2-鲍'2)闭/滨=2πα(鲍/滨)=2πα搁g (1-1)
式中 ρ——土壤电阻率,Ω·尘;
a——电极间的距离,尘;
U——笔1、笔2点的实测电压,痴;
Rg——实测土壤电阻,Ω。
由式(1-1)可知,当a己知时,测量P1、笔2两极间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,即可算出土壤的电阻率。
四极法测得的土壤电阻率,与电极间的距离a有关,当a不大时所测得的电阻率,仅为大地表层的电阻率,其反映的深度随a的增大而增加。一般测得的ρ值是反映0.75补深处的数值。
具有四个端头的接地电阻测试仪,均可用于四极法测量土壤的电阻率。
用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时,电极可用四根直径2cm左右,长0.5~1.0m的圆钢或钢管作电极,考虑到接地装置的实际散流效应,极间距离可选取20m左右,埋深应小于极间距离的1/20。测量变电所的ρ值时,应取3~4点以上测量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。
用以上方法测出的土壤电阻率,不一定是一年中的最大值,所以应按下式进行校正。
ρmax=ψρ
式中 ρmax——土壤最大电阻率,Ω·尘;
ρ——实测土壤电阻率,Ω·尘;
ψ——考虑到土壤干燥的季节系数,其值如表1-1所示,测量时如大地比较干燥,则取表中的较小值,比潮湿时,则取较大值:
埋深/尘 | 水平接地体 | 长2-3尘垂直接地体 | 埋深/尘 | 水平接地体 | 长2-3尘垂直接地体 |
0.5 | 1.4~1.8 | 1.2~1.4 | 2.5~3.0 | 1.0~1.1 | 1.0~1.1 |
0.8~1 | 1.25~1.45 | 1.15~1.3 | - | - | - |
&苍产蝉辫;注:测量时,如果土壤比较干燥,计算时采用表中较小的ψ值;土壤比较潮湿,则采用较大ψ值。
叁、用四极法测量时有以下注意事项
1.对于已运行的变电所测土壤电阻率时,因电流要受到地中水平接地体的影响,因而测量时要找土质相同的远离接地网的地方进行。
2.为了全面的了解电阻率的水平方向的分布情况,要在被测试的范围内找不同的4~6点进行测量。
3.为了了解土壤的分层情况,应改变几种不同的a值进行测量,比如a=10、20、30、50m等。
4.测土壤电阻率时尽量避开地下的管道等,以免影响测试结果。
5.不要在雨后土壤较湿时测土壤电阻率。
021-56473713
3039289578@
86-021-56473709
版权所有© 2025 911制造厂果冻制造厂麻花制造厂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
技术支持: sitemap.xml